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 | 詹伯慧:《汉语方言学大词典》说略

詹伯慧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说略

詹伯慧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510632)


      提要:《汉语方言学大词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性的方言学大型辞书。本文是主编在该词典首发式上对这部大词典编纂的缘起、宗旨和学术价值,以及这本约400万字上下两卷的大词典的内容、框架和编写条例等所作的简略介绍。文章还结合这部大词典编纂的实践历程谈了个人对建设人文社科重大学术工程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方言 方言学 百科性辞书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


      在国家社科基金办的大力支持和众多方言学界同道及广东教育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历经数载艰辛,作为既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重大成果、也是国家重点出版图书项目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终于出版面世了。这上下两卷共约400万字的大词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汉语方言学科的百科大词典,它结束了我国虽有许许多多汉语方言词典却未有一部汉语方言学词典的历史,这在汉语方言学科乃至整个中国语言学的建设和发展中,无疑都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这部大词典的主编之一,我想在此就这部大词典作一点简略的介绍 。


詹伯慧先生被聘为“岭南方言文化研究中心”顾问


缘起、宗旨和价值

      我国语言资源十分丰富。作为重要语言资源的汉语方言,其多样化和复杂性,更是世界闻名。存在于南北各地的汉语方言,承载着多彩多姿的中华地域文化。调查研究汉语方言,揭示、描述汉语方言的面貌,让广大人民群众得以认识方言、了解方言,无疑是文化建设中不能或缺的一环。打从汉代杨雄的《方言》算起,我国对方言的调查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配合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汉语方言调查,是历史上首次全国方言的普查。此后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持续升温。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学术振兴大潮的兴起,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几项大型的方言研究工程相继上马,随后进入九十年代,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陆续出现,数以百计的各种汉语方言著述也先后出现在书店的书架上。以往冷冷清清的冷门学科汉语方言学一跃而为人文学科中名副其实的热门“显学”了。近期国家高度重视“语保”工程,把语言文字工作,特别是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各地在启动“语保”工程时又欣起一股调查研究本地区汉语方言的热潮,许多以往鲜为人知的方言纷纷被揭开了面纱,呈现出多彩多姿的方言特色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适应方言学科迅猛发展和方言应用日渐扩展的形势,基于大力开发汉语方言资源,推动汉语方言研究和应用的需要,着手编撰一部能够涵盖汉语方言学方方面面知识,反映汉语方言研究发展情况,展示汉语方言研究成果的百科性汉语方言学大词典,就显得很有迫切性了。这样一部大型的方言学词典,必须同时具有较大的学术含量和较高的应用价值。既要体现学术水平,反映汉语方言研究的各种成果;也要做到通俗易懂,达到让广大读者能够从中掌握方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目的。就其学术价值来说,至少可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①在这本大词典中呈现的大量汉语方言语料作为“活化石”,可为揭示汉语历史发展轨迹提供科学的印证;②通过这本大词典对大量汉语方言特征的发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语言学的建设,建立起符合国情的语言科学理论体系提供重要的依据;③通过这本大词典中显示的众多汉语方言事实,可为与方言密切相关的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方志学、移民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提供生动的案例和相关的数据。就其应用价值来说,这部大词典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明显的作用:①为国家制定语言政策,实行汉语规范化和推行社会通用语言提供较为详尽的方言依据;②让社会上各行各业都能认识汉语方言,共享汉语方言丰富资源,使汉语方言在社会应用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③在方言文献、地方文学的解读、研究中发挥桥梁和应用工具的作用,从而在保护与弘扬优秀地方文化中发挥作用;④为方言学的教学和相关教材读物的编写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保证方言学教学的质量。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编纂这么一部大型的方言学辞书,还得充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体现时代的精神,除了首先编出传统的纸本辞书外,还得以此为基础,做好多用途的现代化数字化平台建设,通过方言语料库、电子词典等,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多用途的数字化方言词典编纂应用平台,为方言教学、方言通讯、自动分词、分词标注、语档建设等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样一部历史上从未有过、规模空前的汉语方言学大型辞书,在实现它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中,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四性:

     【权威性】这部大词典由一批熟悉方言学业务、深谙各地方言的老中青方言学者参与编纂。力图做到信息量比较充足可信、内容比较丰富准确,条目的设置科学合理,相关的评述客观、公正。

     【百科性】这部大词典是一部既讲汉语方言、又讲汉语方言学的百科性大词典。涵盖汉语方言的各种情况,显示汉语方言的各种特色,通过这部词典,读者一方面可以掌握汉语方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了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历史发展;一方面也能对汉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特征及其异同有一些初步的、概括的认识。

     【普及型】这部大词典要贯彻学术性与实用性兼顾的原则,既要全面反映汉语方言研究的丰硕成果,显示汉语方言研究所达到的学术水平;也要在通俗易懂上下足功夫,达到普及汉语方言学知识的目的。

     【时代性】通过编撰这部大词典,要搭建起汉语方言词典的信息平台,探讨方言辞书编纂中的种种问题,并力求应用先进的语言技术,辅助建立汉语方言学的辞书体系。


框架、内容和体例

     【框架】根据上述的宗旨 这部《汉语方言学大词典》的整体框架为总字数约400万的16开本上下两卷本。除书前的前言、凡例和音序目录、分类目录及汉字笔画检索外,上下两卷包括两大部分:

      汉语方言学部分:涵盖汉语方言学科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汉语方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汉语方言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汉语方言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互动;汉语方言及方言学的著作;汉语方言学学者;汉语方言学的学术机构;汉语方言学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汉语方言学的专业刊物;汉语方言学的人才培养等等。这些都在上卷以条目的形式出现。

      汉语方言部分:涵盖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社区所使用的各种汉语方言。除在上卷中视汉语方言的不同层次和具体情况出条叙述外,另在下卷中选取54个地点方言,分别叙述各点语言概貌,并以列表对照方式显示54个方言点语音和词汇的异同情况。以期达到大致反映汉语方言面貌的目的。

     【内容】从以上框架出发,这本方言学大词典的内容大致如下:

      本词典属于大型百科性辞书,内容按照汉语方言学和汉语方言两个方面设置条目。在上卷中将涉及汉语方言学和汉语方言的众多内容分别以大条、中条和小条等不同规格列目撰写,成书时集中所有条目,在词典中统一按音序排列。下卷内容则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54个方言点的概说,第二部分为54个方言点的字音对照,第三部分为54个方言点的词汇对照。上卷中的三类百科条目内容是:

      大条:关于汉语方言学和汉语方言的总体性论述;汉语方言中重大问题的阐述;各大方言区的概括性阐述;汉语方言本体研究的的综述;汉语方言重要经典文献、重大研究成果的阐述,汉语方言学顶级学者的传略;等等。每条都在万字以上。总量控制在50条左右。

      中条:部分方言片、方言点的介绍,重要的汉语方言学及汉语方言著作;著名的汉语方言学者;重要的汉语方言学术机构、学术活动和学术刊物;等等。每条字数少则一两千字,多则三五千字。总量控制在300条以内。

      小条:汉语方言学的名词术语;汉语方言学及汉语方言的著作;汉语方言学者;汉语方言学研究机构;汉语方言学术刊物;汉语方言学术活动,汉语方言重大科研项目;等等。每条少则两三百字,多则五六百字。总条目数量不作控制,大约超过2500条以上

    【体例】完善的体例对于辞书的编撰至关重要。这样一部史无前例的方言学大词典。撰稿之初就得设计出一套切合实际的、可供编写人员操作的编写体例来。科学的体例保证了辞书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辞书的质量。既然这部《汉语方言学大词典》是百科性质的辞书,我们在制定编写条例时,就主要参照已刊的百科全书,结合汉语方言学大词典涵盖的内容和实际需要来斟酌制定。具体说来,本词典的编写条例主要涉及以下一些方面,编委会经研究都一一做了明确的指引,让编写人员有所遵循:

      1 关于条目的设置

      条目设置的条件必须是有独立内涵的知识主题,含已经形成的固定概念,要能够用准确的、人们习见的语言来标引,并便于读者快速查阅。各类条目都要有条目标题,都要有简要的定义式的解释;条目中有条头,它是条目的标引词。标引词要能准确反映条目的主题。条头由汉语标题和汉语拼音组成。术语、机构或涉外的条目,必要时也可加上外文。

      2 关于定义和定性的叙述

      一般条目一般都要有定义和定性的叙述。定义是条目所述主题最本质的表述。具有专指性。应做到准确、严谨。简明和通俗易懂。定义放在条目释文开头,异称、又称一般放在定义之后。一些见词明义和不言自明的条目可不必下定义。定性叙述是对定义的展开说明,为全条内容的概要提示。定义比较费解和内容较为广泛的条目有必要做定性叙述,作为释文的开头部分。释文不长的条目,可以只有定义而不展开为定性的叙述。

      3 关于条目的释文

     释文一般包括定义和定性叙述、源流、简史、核心内容、研究状况等元素,但应该视条目内容有所减略或调整,不必面面俱到。释文应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有一定的学术高度;采用的资料应该注意精确性;选材和知识的介绍要符合普通读者的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科学的内容以说明的文体作深入浅出的叙述,尽可能做到结构清晰,条理清楚,文字精炼,叙述紧凑。释文要以第三者的角度来撰写,不要在释文中出现“我省、我校、我国、本例、本方”之类的字样;还要注意处理好上下左右条目交叉的关系,尽量做到交叉关联的条目能相互呼应,内容没有矛盾,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释文中对一些条目的主题概念或事物名称有必要阐述其来源时,只宜做简略介绍,不要做繁琐考证;大条目或较大的中条目如需追溯条目所述事物的历史发展演变情况或概念形成的过程时,也可在条目中单立层次标题;非历史性条目的简史所占篇幅不宜太大,最多只能占条目总字数的四分之一。释文的核心内容是所述主题的实质性内容,或展开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或叙述事物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水平等,是释文的主体部分,应在释文中占有较大的篇幅;释文中述及所述主题的学术研究情况,学术争论情况及有待解决的课题和研究动向等,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多出现在大条目或较长的中条目中,一般中小条目只需在行文中顺便提及、轻轻带过与主题有关的研究情况及存在不同见解等内容,也可避开不提此类内容。

      4 关于几类条目撰写释文的提示

      ①人物条目的撰写

      学术性人物条目释文的程序一般是生卒时间地点,性别(女性需注明,男性从略),民族,籍贯,身份,主要学历、经历,职称职务,著述,学术贡献及影响,获奖情况等。生卒日期用公历,历史人物生卒年不详的,可交代其活动的世纪或朝代。籍贯如与出生地一致的,不必重复,如与出生地不同的,宜对籍贯有所说明。籍贯一般只写到县,个别重要人物,如大条目人物,可以写到乡镇。籍贯地名古今有别的,以所处时代的地名为准,有必要时也可用括号注明古地名。人物的活动和贡献,包括著述成果、事业成就和学术影响等,除进入大条及较长中条的方言学者可视实际情况做较多介绍外,一般出现在中小条目中的,只宜作简要的客观叙述。不要随意戴上“杰出的”、“著名的”一类的帽子。少数几位作为大条的方言学界领军人物,除做传记式的详尽论述外,还可附上头像。外国学者的译写,宜兼顾“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的原则,如罗杰瑞、高本汉等。在释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可在汉译名后括注拉丁字母的拼音名。

     ② 学术著作条目的撰写,一般要有:定性语和定性叙述,如《广州方言研究》的定性语为“研究粤方言的专著(或著作)”,《广州方言词典》(白宛如著)的定性叙述是“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分地版的一种”等;著者或编著者、编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地点;全书的字数或页数;内容简要介绍;影响和评价(视著作情况而定,不一定都要有)。

     ③ 学术会议条目的撰写,一般要有:定性语和定性叙述,如“第十九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第二届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等;会议时间、地点;会议主办单位(有的还有协办单位);会议规模(出席人数);会议主题、内容;与会学者来自何方;会议成果及后续决议(如准备印制会议论文集,下届会议何时在何地举行等)。

      ④ 学术机构、团体条目的撰写 ,一般要有:定性语和定性叙述,如“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研究汉语方言的学术机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机构所在地、成立时间、创始人和现任领导;发展简史;内部组织与成员;业务内容与主要活动;作用与影响;主要研究成果;有无主办刊物等。

     ⑤地名、数字、年代在条目中的写法,原则上按以下规范处理:

      A. 地名:条目释文中出现人所熟知的地名,不必冠以管辖它的行政区域名,如“广州市”、“南京市”,都不必在前面加上“广东省”“江苏省”等字样;但如果该地名不甚知名的,则有必要在前面冠以管辖它的行政区域名,如“广东新兴”、“福建泰宁”等;释文中出现国外地名时,一般应冠以国名,人所熟知的可不必加管辖它的行政区域名,如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一般不甚知名的地点,在国名后还有必要加写管辖它的州、郡、邦、省、道、县等,如美国犹他州盐湖城,日本北海道扎幌市等;有的还可加上自然区域名,如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棉兰市;释文中如出现与今地名不同的古地名(含山名、水名),在释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括注今地名,如元大都(今北京)、嘉应州(今梅州)等。

      B. 数字:条目释文中数字的用法,原则上除一些特殊领域(如我国历史上的历史纪元、干支纪元等)使用汉字外,一般统计数量的数字,表示数目的数字,都按国家标准采用阿拉伯数字;次第的表示除在专用名词中(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多用汉字外,一般宜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吃了5个饺子”、“本书第4页第6行”等;分数、百分数、比例等一般用阿拉伯数字,无精确统计意义的也可用汉字表示;约数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0多、300人左右、500斤上下、约3000元等,但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约数时多用汉字,如五六个人,七八条枪等,凡带有“几”字的约数要用汉字,如十几岁,几十年,二十几次等;表示数值范围时,起止号前后的数值应写完整,如3千-5千,不能写成3-5千、20%-40%不能写成20-40%.

      C 年代:条目释文中应尽量使用明确的年代,少用“近年”“不久前”一类的词语;世纪、年代、年份、月、日都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2013年11月20日;公元后的世纪、年份等一般不用加“公元”字样,例如18世纪中叶、2017年,但100以内的年份需加“公元”字样,如公元25年;公元前的世纪、年份,要加“公元前”字样,例如“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92年”,起止年代跨越公元前后的,应分别写明,如|“公元前23年-公元16年”;我国历史上王朝纪年、干支纪及夏历纪年,一贯都用汉字表示,必要时可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例如夏历丁酉年(公元2017年)。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书影




几点体会

     本文在前面的“缘起、宗旨和价值”中已经阐明了在当前汉语方言调查研究蓬勃发展,汉语方言著述层出不穷的形势下,着手编纂一部史无前例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该是多么重要,多么迫切的事。问题就在于这样一部方言学大词典该如何动工上马?由什么人来牵头组织?怎么样来设计它的内容框架和体例?怎么样使这本方言大词典尽快运作起来?怎么样把它编成编好?在此,我想结合多年来这部大词典经历过的历程,在编写审订中如何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实践情况谈几点个人粗浅的体会。

      1 强大祖国的大力支撑是完成重大学术工程的有力保证。

     此刻我不免想起10年前一批知名语言学者把蓄意编纂一套多卷本《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的倡议摆到桌面上来,讨论中他们提出要我这个当年已是76高龄的人来挑起主编方言卷的担子、并且属意山西大学的乔全生教授和我协力配合。当时只凭一股几十年来钟情方言事业的热情,我们竟不自量力地接受下来,着手开始筹备工作。2007年夏天几位语言学界领军人物云集暨南大学,为《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汉语方言卷》编纂委员会挂牌上马的盛况还历历在目。不料惨淡经营几年,耗费了被我们组织起来的许多同道志士的大量时间精力 ,终因先天不足,后续经费无着而日渐陷入困境,不得不中途搁浅。如今想来,我这个当年始作俑者仍深感内疚。这段挫折的历史我在大词典《前言》中也曾模糊其词地轻轻带过,现在就借此机会亮出疼处,表明这部大词典的诞生背景和早期的经历,是经受过重大挫折的考验的。有挫折就有了教训,幸亏机遇不负有心人,四年前由于申请作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获得批准,又获批成为国家重点出版图书,大词典的编纂终于又死灰复燃,东山再起了。那几年编纂《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汉语方言卷》所经受的挫折,教训是惨痛的,也是宝贵的。事实令我们深信,只要有强大祖国的大力支撑,我们的学术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我们一定可以有充分的条件勇攀学术高峰,不断获取新的成果。

      2 有顽强意志、有坚定信心的学术团队是建设重大学术工程的重要条件

      大家深知,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汉语方言这门昔日坐冷板凳的冷门学科,已经一跃而为人文科学中的热门,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财富,也培养了许多能够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方言研究骨干人才。能否把这支方言学的业务骨干集合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疑就成为我们能否启动汉语方言学大词典工作的关键。基于这一思路,我们早在接受编纂《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方言卷》任务的时候,就已经想方设法把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方言学人才聚拢到一块儿来为大词典的编纂效力了。难得的是这支充满热情、充满活力、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并没有因为遭受搁浅停编的挫折而灰心丧气,大家始终怀着要编成方言学大词典的初衷而枕戈待发。正因为有这股挥之不去的骨干力量,2013年底,当复苏的时机到来,大词典得到国家的支持重新上马之际,我们一声号角,分散各地的精兵强将又纷纷表示愿意立即重披战袍,齐心协力来为大词典工程的顺利开展尽心尽力。大家的热情使我们深受感动,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形势,在原有人马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扩充队伍,并根据国家社科基金办立项操作的需要,将所有编纂人员纳入到按方言分设的5个子课题中,从体制上为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此刻我们可以说:遍布全国各地的方言学者,大部分都接受了我们的邀约,参加到这部大词典的编纂队伍中来了。近4年来,这支200多人的方言学大词典编纂团队,在一批老一辈方言学者的带领和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大词典编纂工作做出了可靠地保证。事实说明,一支强有力的学术队伍是建设好一项重大学术工程至关重要的条件。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首发座谈会合影



     3 精心设计,落实措施,认真跟进,不断完善是保障初稿不出重大差错的关键

     通过这次编纂《汉语方言学大词典》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应该首先下大力气研究好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可操作的设计方案,经过充分讨论定夺,然后以文件下达,让所有参与此项目者从一开始就有所遵循。就这部《汉语方言学大词典》而言,参与者虽说都是专业人士,毕竟人员众多,程度不一,良莠不齐,成稿质量难以保证。唯有把工作做在前面。首先是工程设计(编纂方案)要考虑要周到,各种规范、条例尽量做到明确清晰,有条有理,具体细致,让每个参与者都感到有章可循,不致无所适从,也就不会天马行空,各行其是了。我们这次编纂方言学大词典,由于明确属于百科性质的辞书,从一开始就参照已出版的百科全书制定了编纂工作的各项指引,从条目层次的分类到条目的内容框架,各类条目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必须具备哪些元素,等等,都一一有所说明。以条例及补充条例等形式下达文件时,还特别注意附上可做样板看待的条目样稿。为了少出纰漏,我们针对编写中随时遇到的问题,及时举行工作交流会,集中一批骨干力量包括各子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和一部分富有经验的编委会常委,一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讨论切磋,务求得到最佳的共识。这样的工作会议在编写工作启动半年以后便开始组织,一般三个月左右就举行一次。通过交流互动,运用集体的智慧,及时解决编写中遇到的大大小小问题,会后更将讨论情况和解决方案迅速下达。并及时跟进落实。在历次交流工作的会议上,对已有的某些编写条例、指引认为有欠妥的,也马上展开讨论,进行修改完善。这样就能保证各编写组提交供审订的初稿有相当的水准,不至于五花八门,错漏百出,增加审稿定稿时的麻烦。

      4 严格进行终审审订,是把紧产品出厂关口,检验产品能否通过的最后关闸。

      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项目,参与成员往往众多,尽管一再强调要重视质量,也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但到头来交到编委会审稿组上来的编写稿,总还是五花八门,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半成品。要靠编委会审稿组花大力气进行加工甚至改写,才谈得上成为正式的产品推向社会。行百里者半九十,拿我们这部方言学大词典来说,后期由编委会组织进行的审订初稿工作,何止是“半九十”那么艰辛!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为数不多的审稿人员反反复复进行逐条推敲,天天在做严字当头的工作。我们边审边议,为了充分发挥不同方言区审稿学者各自熟悉方言的优势,利用每位审稿学者独有的语言资源来为审稿定稿服务,达到发挥集体智慧,解决疑难杂症的目的,往往一个有怀疑的数据,一个欠规范的标音,审稿学者争论不止,总要争到最后有一致共识为止。说实在,这部大词典用在审稿定稿的时间占去整个编纂时间远不只一半以上。在审稿学者各自分头进行审订定稿以后,又进一步采取交叉审稿,最后还得由主编再通审一道,把好最后的一道关闸,才签字过关,交由出版社编辑做编辑技术上的加工,然后排版付印。尽管如此严于审订,此刻摆到面前的这套上下卷400万字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我们还不敢保证完全没有纰漏,没有一点差错。我们只希望通过如此繁复的编纂审订,可以尽量减少差错和纰漏。在这里要敬请看到这部大词典的各方人士和广大读者,给我们指出仍然存在的纰漏,以便再版时改正过来,谢谢,再谢谢!

                       2017年9月26日于《汉语方言学大词典》首发座谈会 

                                  广州珠岛宾馆

                                             

(原载《方言》2018年第1期,1-4页)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主编詹伯慧、张振兴,副主编甘于恩、乔全生,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465万字】


图文编辑:永兵

审读:老甘

责任总编:老甘



往期热文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特别节目(视频)| 为梦想而来

特稿 |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前言

庆祝《汉语方言学大词典》出版 | 欣喜•豪迈•感动

特稿|千锤百炼  心血铸成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首发座谈会在珠岛宾馆举行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